孔子的名言

时间:2024-01-08 14:20:26
孔子的名言(通用15篇)

孔子的名言(通用15篇)

在平凡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,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,写的,历史纪录的,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,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。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的名言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孔子的名言1

1.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

2.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

3.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

4.修己以敬……修己以安人…修己以安百姓。

5.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

6.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
7.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

8.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。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

9.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

10.君子易事而难说(悦),说(悦)之不以道,不说(悦)也。

11.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

12.子谓于产。“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

13.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
14.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

15.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
16.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

17.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

18.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

19.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

20.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
21.君子谋道不谋食,……君子忧道不忧贫。

22.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
23.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

24.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
25.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

26.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

27.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

28.子曰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‘思无邪。’”

29.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
30.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
31.子曰: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

32.子曰:“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

33.子曰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
34.子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
35.子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

36.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
37.子曰: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,于予与何诛?”

38.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“再,斯可矣。”

39.子曰:“宁武子,邦有道则智,邦无道则愚。其智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

40.子曰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
41.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
42.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——孔子

43.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——孔子

44.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
45.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

46.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
47.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

48.兴于诗,立于礼.成于乐。

49.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。

50.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
51.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

52.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

53.圣则吾不能,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。

54.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

55.人而无恒,不可以作巫医。

56.有教无类。

57.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

58.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矣。

59.自行束侑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

60.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

61.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

62.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。《论语·为政》

63.讷于言而敏于行。《论语·里仁》

64.听其言而观其行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

65.敬鬼神而远之。《论语·雍也》

66.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达而达人语出。《论语·雍也》

67.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《论语·述而》

68.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《论语·述而》

69.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《论语·述而》

70.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《论语·子罕》

71.民无信不立。《论语·颜渊》

72.君子成人之美。《论语·颜渊》

73.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《论语·泰伯》

74.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

75.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

76.小不忍则乱大谋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77.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78.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

79.巧言令色,鲜矣仁!《学而》

80.人而不仁,如礼何?人而不仁,如乐何?

81.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知?

82.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

83.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
84.子曰:“不迁怒,不二过。”

85.子曰: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

86.子曰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

87.讷近仁。”

88.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”

89.子曰:“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”

90.子曰:“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。”

91.子曰:“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不逮也。”

92.子曰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

93.子曰: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

94.子曰:“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”

95.子曰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于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!”

96.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 ……此处隐藏10799个字…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

孔子: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
孔子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
孔子: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

孔子: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

孔子: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
孔子: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
孔子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
孔子: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

孔子: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

孔子:《论语·宪问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

孔子:《论语·公冶长》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。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

孔子:《论语译注》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
民无信不立

孔子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。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。然可去兵去食,不可使民无信;民信则为本。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,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。后朱熹有曰:“民无食必死,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。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,不若死之为安。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,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”。

百姓足君孰与不足

孔门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“年饥,用不足。如之何”时所言。也即是发挥孔子“政在使民富”(《说苑政理》)的.儒家思想。孔子认为,民富在于薄税敛“诗云:‘恺悌君子,民之父母’,未见‘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”(同上)。朱熹注为:“民富,则君不至独贫;民贫,则君不能贫。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,以止公之厚敛,为人上者,所宜深念也。”(《论语集注》)《荀子·富国》曰:“下贫则上贫,下富则上富。”“故明主必谨养其和,节其流、开其源,而时斟酌焉。潢然使天下必有余,而上不忧不足。如是则上下俱富,多无所藏之,是知国计之极也。”

君子成人之美

孔子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子曰: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”朱熹注曰:“成者,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。”《大戴礼·曾子立事》:“君子己善,亦乐人之善也。己能,亦乐人之能也。”与孔子之意相近。

其身正,不令而行

孔子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子曰:其身正,不令而行,虽令不从。”儒家一贯认为:为上者,“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。”“其上不正,遇民不信也。”(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)“是故人主之立法,先自为检式仪表,故令行于天下。”(《淮南子·主术》)

见小利则大事不成

孔子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子夏为莒父宰,问政。子曰: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;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朱熹《集注》:“见小者之为利,则所就者小,而所失者大矣。”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“子夏之病常在近小”,故“以切己之事告之”(同上)。《论语正义》引荀子曰:“利谓便国益民也。为政者见有大利,必宜兴行,但不可见小耳”。《大戴礼记·四代》:“好见小利,妨于政。”

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

孔子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子曰:‘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’。”《宪问》亦有此语。其旨“欲各专一于其职”(刘宝楠《论语正义》)。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。曾子曰:“君子思不出其位。”(《论语·宪问》)后孟子又言“位卑而言高,罪也”;《中庸》也有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”,“在上位不陵下;在下位不援上”,均与此文相近。
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

孔子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《论语正义》引解:“虑之不远,其忧即至,故曰近忧。”《荀子·大略》云:“先事虑事,先患虑患。先事虑事谓之接,接则事犹成。先患虑患谓之豫,豫则祸不生。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,困则祸不可御。”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。

躬自厚,而薄责于人

孔子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躬自厚,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”此即施“仁”于人。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:“以仁治人,义治我,躬自厚而薄责于外,此之谓也。”(《春秋繁露·仁义法》)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又曰:“故君子责人则以仁,自责则以义。责人以仁则易足,易足则得人,自责以义则难为非,难为非则行饰。”朱熹注曰:“责己得厚,故身益修;责人薄,故人易从,所以人不得而怨之。”(《论语集注》)

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

孔子名言。《论语》凡四见,旨同而文小异。《学而》载:“子曰:‘不患人这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’”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,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。《里仁》作:“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”上句意同,下句意为: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。《宪问》作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”《卫灵公》又作:“君子病无能焉,不病人之不已知也。”朱熹注:孔子“于此一事,盖屡言之,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。”(《论语集注》)王夫之注:“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,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,不患也。”(《四书训义》)

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

孔子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包咸注:“有言者,不必有德,故不可以言举人也。”王肃注:“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。”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,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。孔子这种稳重、全面的举人之术、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。
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
孔子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:“仲弓问仁,子曰: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”孔子此即言仁。《卫灵公》:“子贡问曰: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子曰:其恕乎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此又言恕。孔子常以“恕”释“仁”。朱熹《集注》:“恕,推己以及人也。”也即子贡所说:“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,吾亦欲无加诸人。”(《公冶长》)以后儒家都强调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以实施“仁政”。

孔子的名言15

1.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
2.道不行,秉桴浮于海。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
3.圣则吾不能,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。

4.士而怀居,不足为士矣!

5.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

6.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
7.上好礼,则民莫敢不敬;上好义,则民莫敢不服:上好信,则民莫敢不用情。

8.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
9.当仁,不让于师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10.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!

11.君子以当仁不让。——《论语》

12.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

13.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

14.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
15. 言必信,行必果。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

16.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 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

17.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
《孔子的名言(通用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